新闻中心news
花钱就能“低分进名校”?湖北披露一批学位类诈骗案jdb电子超级大奖
jdb电子平台据新华社电 正值高考录取季,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“传言”:考生身份转为“国际交流生”就能低分进名校?注意了,那可能是骗子在向你招手。湖北省公安机关日前披露了一批“低分进名校”的学位类诈骗案jdb电子超级大奖。这类诈骗的主要套路是什么?考生和家长应如何防范?记者带你了解。
“骗子声称,把孩子身份转成国际交流生,就能上重点大学。”2024年7月,高考结束后,考生陆续等来录取通知书。而湖北武汉的多名家长,却等来了被骗的消息。
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的岑某,声称自己“有门路”jdb电子超级大奖,能让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,通过将身份更替为“国际交流生”,进入知名院校。她还现场展示了多个“成功案例”,涵盖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,骗取了一些家长的信任。根据不同“目标院校”,学生家长向岑某提交了各种报名材料,并交纳了5万元至23万元不等的服务费。
手续办完后,岑某先是以院校审核流程复杂等借口拖延入学,其间送来了加盖“公章”的“报名材料”,但录取通知书和校园卡却始终“杳无音信”,部分家长逐渐对岑某起疑。
接到报警后,武汉洪山警方到岑某“承诺入学”的知名院校进行走访。校方反馈,并未与岑某达成任何形式的合作,所有带有高校公章的材料均属伪造。几天后,岑某被抓获归案。根据她的交代,“上家”方某很快落网。
经查,方某和岑某诈骗了12位家长共计134万元,一些孩子还为了所谓“重点大学录取机会”,主动放弃了高考志愿填报。目前,犯罪嫌疑人方某、岑某被武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案件目前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。
“有渠道、有人脉,能绕过正规考试录取流程jdb电子超级大奖,是这类诈骗的主要套路。”办案民警透露,许多受骗家长有知识jdb电子超级大奖、有见识,完全具备理性判断能力,只是为了子女前途,加上“熟人”带来的信任感,虽对风险有所感知,但揣着“搞不成就退钱”的侥幸心理,决定花钱“搏一把”。
湖北观筑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特表示,如果委托人明知请托事项违反法律规定,就可能构成“违法请托行为”,不仅相关违法请托约定或合同会被法院认定无效,相关费用往往也很难主张返还,导致“事财两空”。
“其实这类骗术都很低级,考生和家长只要多一个心眼,骗子就很难得手。”十堰市公安局东岳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王越提醒说,防骗要点就是要多方核实。像学籍、考试和录取记录等信息jdb电子超级大奖,官方网站都能查询到。直接打高校招生办电话核实,效率也非常高,“总之,发现有诈要立刻报警”。
近年来,高考、研究生等各类学历学位考试制度愈发规范完善,但关于花钱办学历、进名校的老骗术,每年都有不少家长和考生中招,究其原因,还是投机取巧的心理作祟。对此,有一句法谚说得好:诚信为本,欺诈难行。